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花开两色 武汉双色睡莲绽放引客

体育正文 73 0

一花开两色 武汉双色睡莲绽放引客

一花开两色 武汉双色睡莲绽放引客

湖北承东启西、联南通北,在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突出(tūchū),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。2024年,湖北省(húběishěng)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8%,经济总量(jīngjìzǒngliàng)迈上6万亿元台阶。今年一季度,湖北省经济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最高增速(zēngsù)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(qiángdiào),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,并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(zhuólìdiǎn)。

大江流日夜,极目楚天舒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湖北(húběi)“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,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,奋力(fènlì)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”的要求,湖北坚决(jiānjué)以(yǐ)高质量发展推动支点建设成势见效,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力量。

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“双向奔赴(bēnfù)”

2025年3月26日,武汉协和(hé)医院科研人员在展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,微米级(jí)呈现脑机接口(jiēkǒu)装置与大鼠大脑主要血管和脑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

近日,武汉协和医院与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团队携手,成功实现(shíxiàn)大鼠脑机接口植入模型的微米级多模态混合现实成像(chéngxiàng),开创了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及医学教育(yīxuéjiàoyù)全新范式。

“今年2月,两家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,此次突破正是双方(shuāngfāng)(shuāngfāng)深化脑机融合技术领域合作的阶段性成果。”武汉协和医院教授叶哲伟(yèzhéwěi)说,联合实验室整合(zhěnghé)双方优势资源,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,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、更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
这是2024年(nián)3月16日在湖北武汉(wǔhàn)中国光谷未来科技城拍摄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

科教人才优势是湖北的突出优势。从打造以(yǐ)国家(guójiā)实验室、大科学装置、全国重点实验室、湖北实验室、新型研发机构(jīgòu)等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,到存储芯片、心肌旋切、人造太阳氘氘聚变、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加速突破,湖北在国家科创版图(bǎntú)中(zhōng)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2024年,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(dádào)1408.2亿元,较2020年增长40.08%。

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(dàjú)作贡献,其中一个着力点就是“在推动科技(kējì)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”。

近年来,湖北不断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(fúyòng)“北斗七星式”创新支持体系,持续(chíxù)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(shēngtài),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、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
2025年4月21日,参观人员在湖北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(kējìgǔfèn)有限公司展厅(zhǎntīng)参观。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

武汉禾元(héyuán)生物(shēngwù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(rén)杨洋说,得益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“双向奔赴”,企业历经近20年研发,成功(chénggōng)利用基因工程技术,使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大量人血清白蛋白,获批上市后有望促进国内人血清白蛋白自给自足,这(zhè)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。

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“三线并进”,实施“链长+链主+链创”三链(sānliàn)机制,体现(tǐxiàn)湖北(húběi)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。

2025年2月13日,工人在位于(wèiyú)湖北随州(suízhōu)的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作业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

当前(dāngqián),湖北(húběi)以5个万亿级(jí)支柱产业、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、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,光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与服务、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(màirù)万亿级规模,千亿级产业达19个。

2024年,湖北高新技术(gāoxīnjìshù)企业(qǐyè)总量突破3万家,高新技术企业以不足全省2%的企业法人数量,贡献全省60%科技创新成果,催生1.34万亿产业增加值。创新创造(chuàngzào)成为荆楚大地最强劲的旋律。

湖北(húběi)省政协委员、武汉产业创新(chuàngxīn)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说:“立足产业有需求、市场有前景、技术有优势、投资有价值,作为经济大省的湖北应围绕重点产业,强化创新链(liàn)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融合(rónghé),让科教和人才优势更好(gènghǎo)转变为创新发展优势,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。”

  向改革要动力,向开放要活力(huólì)

湖北省日前出台政策,计划(jìhuà)首批(shǒupī)设立规模达10亿元的信用贷款风险(fēngxiǎn)补偿资金池,对合作银行信用贷款风险损失实施补偿,以引导银行对中小企业开展商业价值信用贷款。

这是湖北围绕“股权投资做引导、债权融资(róngzī)做增信、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”,加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(chuàngxīn),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深走实的缩影(suōyǐng)。

经济(jīngjì)大(dà)省体量大、基础稳、要素强,既是经济增长的贡献者,更是改革创新的排头兵。

2024年6月1日(rì),船舶在湖北武汉阳逻港区水域行驶(无人机照片(zhàopiān))。新华社记者杜子璇摄

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,去年投资项目按时开工率(kāigōnglǜ)、竣工率、结算(jiésuàn)率、决算率均较改革前提高20个(gè)百分点以上;探索“个转企”一次办成,有效解决(jiějué)社会(shèhuì)信用代码无法延续、“老字号”品牌保留难等问题;深化国有“三资”管理改革,一季度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达269亿元,同比增长61.6%……湖北坚持守正创新、先立后破,以改革促发展(cùfāzhǎn)、激活力、增后劲、优服务。

经济(jīngjì)大省挑大梁,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,统筹推进(tuījìn)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。

4月22日凌晨2点,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——鄂州花湖(huāhú)国际机场内亮(nèiliàng)如白昼,阵阵轰鸣声中,一架又一架货运专机从天而降。

2024年11月16日,工人在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装运货物(huòwù)(无人机(wúrénjī)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

“今年一季度,货邮吞吐量完成31.6万吨,保障货运航班超(chāo)8500架次。”鄂州花湖国际机场(jīchǎng)枢纽发展部副总经理何飞说,截至5月1日,机场已累计(lěijì)开通(kāitōng)货运航线99条,1.5小时飞行圈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群,通达(tōngdá)28个国家和地区,单日货邮吞吐量最高达5999吨。

不沿边、不靠海,如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(gāodì)?湖北以提升枢纽功能和集散效应为(wèi)抓手,持续织密覆盖全省、通达(tōngdá)全国、辐射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。

来到位于鄂赣皖(ègànwǎn)湘四省城市群中间地带的(de)黄石新港,只见大型货轮靠泊有序,岸边吊机挥舞作业。不久前,装载有3000多吨特种钢的货轮从这里出发,直达韩国釜山。这一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开启了近洋直航常态(chángtài)化(huà)运行新阶段。

黄石新(xīn)港(物流)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伟说,黄石新港已(yǐ)开通10条国内国际航线,开创“江海(jiānghǎi)直达+长江班列”物流运输新模式,固定班轮频繁穿梭上海洋山港、南京港等重要港口。

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%的重要城市,“市市通高铁”顺利实现;长江黄金水道货轮如织,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(wǔhàn);中欧班列联通欧亚,连续两年开行突破千列……以建设(jiànshè)陆海空“三条丝绸之路”战略枢纽(shūniǔ)打造新(xīn)时代“九州通衢”,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(tuīdòng)新时代“九州通商”,以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“九州通融”,湖北正以更开放的姿态,迎接世界的目光。

  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融合(rónghé)叠加走深走实

2025年3月19日,船舶行驶在长江三峡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,岸上桃花(táohuā)绽放(无人机照片(zhàopiān))。新华社发(郑家裕摄)

华灯初上,湖北宜昌。游客乘坐(chéngzuò)“长江三峡1”纯电动游轮夜游长江,闻不到刺鼻的油烟味,听(tīng)不到嘈杂(cáozá)的轰鸣声,只有江风习习、夜色如画。

2025年4月10日,国网(guówǎng)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人员在湖北秭归港码头对岸电设备进行巡检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肖艺九摄

国网宜昌供电公司(gōngsī)相关负责人李兴衡说,目前(mùqián)已在69个码头投运岸电桩172台,截至5月(yuè)4日,累计为(wèi)4.9万艘船舶提供清洁岸电超5166万千瓦时,相当于代替柴油1.21万吨,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.82万吨。

近年来,湖北省持续做好生态修复(xiūfù)、环境保护、绿色发展“三篇文章(wénzhāng)”。如今(rújīn),长江干流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,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。

这是2025年4月9日拍摄的湖北宜昌滨江公园灯塔广场(无人机照片)。该广场是在实施岸线复绿(fùlǜ)等综合(zōnghé)措施后,由老旧码头改造而成(érchéng)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

湖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、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。经济大省(dàshěng)挑大梁,就要在落实国家重大(zhòngdà)发展战略上走在前。

加强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合作,推动(tuīdòng)打造“科创链上的中三角(sānjiǎo)”“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(chéngshìqún)”,湖北不断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叠加、走深走实。

放眼湖北全省,武汉、襄阳、宜昌“金三角”协同发展,武汉经济总量突破(tūpò)2万亿元,宜昌、襄阳突破6000亿元,荆州、孝感(xiàogǎn)、黄冈突破3000亿元,8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,区域协调、城乡(chéngxiāng)融合(rónghé)、优势互补、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。

2025年4月28日,船舶行驶在(zài)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巫峡口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杜子(dùzi)璇摄

既为(jìwèi)一域争光,更为全局添彩。

4月18日,湖北、山西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五省共同在武汉成立(chénglì)中部地区(dìqū)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。联盟成员单位(dānwèi)将聚焦自身特色,建设光电子信息产业(chǎnyè)、新材料产业、智能传感产业等5家特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,不断推动中部地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标杆区,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坚实(jiānshí)科创支撑。

风正时济扬帆起(qǐ),击鼓催征开新局。

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表示,湖北作(zuò)为(zuòwéi)经济大省、科教大省、生态大省、农业大省,有(yǒu)基础有条件在(zài)全国发展大局中打头阵、勇争先、走在前、作示范。湖北将胸怀大局、站位全局,顺应发展大势、抢抓政策红利,加快推动经济实现质(zhì)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不断开创湖北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新局面,以大省之为、大省之进、大省之稳服务全国发展大局。

  文字记者:惠小勇、王自宸(wángzìchén)、张晓洁

视频记者:饶饶、王自宸、潘志伟、季晓庄(jìxiǎozhuāng)

统筹:杜宇、郁琼源、马晶、孟洁(mèngjié)

一花开两色 武汉双色睡莲绽放引客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